南韓種子公司併購事件的回顧
跨國公司併購種子公司是近代農業史上一件大事,其影響與討論至今仍餘波盪漾。
種子公司併購潮在1990年代末期也吹到韓國。由於外匯危機的影響,南韓種苗公司債利率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飆升,陷入了資金困難。因此在1997年日本坂田種苗(Sakada
Seed)公司購併了南韓的小種子公司Chungwon Seed Co. (中恆種苗?);中恆種苗在南韓國內種子市場市占率僅1.3%。同年瑞士的Novartis
Produkte A.G.買下南韓第四大種子公司Seoul Seed Co.
(首爾種苗,南韓市占率11.8%)。Novartis在2000年將其農業部門分出與AstraZeneca合併成立Syngenta(先正達)。
美國聖尼斯蔬菜種子公司(Seminis Vegetable)
在1998年吃下了南韓第一大與第三大種子公司,分別是成立於1936年的興農種苗(Hungnon Seed Co.,南韓市占率38.9%)與Choongang
Seed
Co.(中央種苗,市占率12%)。孟山都公司在2005年吞下聖尼斯,成就了超級級大種子公司,全球在2009種子國際貿易額的27%就流入孟山都的口袋,先正達也佔了9%。
佔全國種子市場61%的四家種子公司在兩年內就被外國大公司吞併,引起南韓的紛紛輿論,認為會引起遺傳資源與育種技術的外流,以及種子主權的喪失,可能降低國產品的競爭力,讓農民付出更多的種子成本。不過就2001年南韓種子市場的數據,韓國聖尼斯(已成為韓國孟山都)的市占率37.3%,首爾先正達10.5%,韓國坂田2.7%,合計約51%。亦即併購經過了三四年,跨國種子公司在南韓的市占率還比1998那年的61%還少了10%,表示併購的效應並未發。不過即使聖尼斯(孟山都)種子在南韓的市占率沒有大幅攀升,至少該公司在亞洲整個市場所賣出的種子由1997年的1780萬美元躍昇到6570萬美元,増幅達2.69倍之高,充分展現跨國大公司的能耐,也顯現出併購策略的奏效。
南韓種子產業沒有完全被跨國公司掌控,當然有其原因。在併購發生之前,韓國有49家主要的種子公司,小的種子販售店也又好幾百家。因此併購事件發生,立刻引起全國的矚目,種苗業者、媒體界、農民組織與一般大眾都不能接受本土種子公司被吞掉的這口氣,群起而攻,導致韓國聖尼斯的副總裁表示經營面臨了很強大的敵意。這當然會影響到該公司的發展。韓國在1997年通過種子產業法,保護品種研發的智慧財權,這是聖尼斯敢於大舉進入韓國的原因之一。但之後聖尼斯還是認為韓國種苗商不太遵守品種權的法令,南韓政府對於品種權也並能真心去執行,深恐開發新品種仍會被盜用,因此不敢放心地去研發新品種。
此外,實際上南韓本身也有跨國種子公司,那就是成立於1981年的南韓農友種苗,現在的農友生物公司(Nongwoo
Bio Co.)。併購潮之前,農友生物已是南韓第二大本土種子公司,佔有率為13.2
%。農友生物的營運方式有點像聖尼斯,走向全世界發展,例如在1994年就在中國成立子公司;在1995年又成立泛太平洋種子公司(Pan-Pacific
Seed
Co),向義大利、丹麥、美國、印度、紐西蘭與南非進軍。在1997年於印尼成立子公司,出口種子到泰國、馬來西牙、印度與巴基斯坦。同年美國農友生物也宣告成立,在美國進行蔬菜育種,將亞洲蔬菜種子賣給北美與南美各國。
而今年九月中旬,南韓東部集團旗下的種苗公司,東部韓農發出消息,表示已與韓國孟山都簽約,向孟山都購入了蘿蔔、白菜、黃瓜等8種作物的種苗事業,讓韓國種子被外國大公司佔領的百分比又從51%下降到35%。東部韓農認為這是部分恢復了南韓種子自主權的成就。不過首爾大學一位教授表示「孟山都並未將核心作物事業權轉交,在南韓生產而外銷的部分仍被該公司掌握。表示該公司絕對不會放棄對一年可達32萬億韓元的世界種子市場的主導權」。看起來,南韓要全面收復失土,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容易。
這段故事對我國是不是很具有啟發性呢?(撰稿:郭華仁)
參考資料:
1. Kim, S.J. 2006 Networks, scale, and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The
case of the South Korean seed industry. Economic Geography 82: 317-338.
2.
http://china.joins.com/big5/article.do?method=detail&art_id=92301
美國植物育種者協會談發展與挑戰
美國的全國植物育種者協會與植物育種協調會在2012年8月6-8日以「植物改良•永續經營」為主題,在印第安納州展開聯合年會。為了延續會議主持人由公立及私立單位輪替的傳統,今年的主持人為陶氏益農公司(Dow
AgroSciences)。近兩百位公共及商界專業人士和與會學生針對創新技術、發展狀況及業界正面臨的挑戰展開討論。
新任NAPB主席,德州A&M大學教授David Stelly總結表示,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植物育種研究及教育計畫遭受嚴重削減,基本的資助一再的刪減。在肥沃的土地、充足水源及肥料、可預估的天氣及國內基礎設施建設越來越少的情況下,我們如何在接下來的四十年裡,提供超過20億人類,充足的食物、飼料、衣物、結構材料、纖維、燃料以及其他更多植物性衍伸品項呢?
會議討論中彌漫著迫切、挑戰及機遇的氛圍,Stelly表示,維持植物育種研究與教育計畫的基礎資源,需要立即性的資助。因為一旦這些計劃停止,將會需要幾十年的時間重建,新的技術可以讓育種更有效率,但是培育出適應性良好的作物,仍然需要一定時間。公共的育種工作需要充足的資源,以吸收新的技術,並重新振興植物育種教育及科研基礎設施建設,以期達到可以面對未來挑戰的水準。
今年的會議顯現這個組織囊括了各種不同的植物,從闊葉木到玉米,討論主題貫穿各部份,從植物育種、技術、教育到公共關係,從野外操作、分子遺傳學、精密的技術分析到公共關係的影片。
在好幾個會議中「教育」是關鍵議題,因為對於具有完整教育知識與田間操作能力的育種者,有著迫切的需求。PBCC主席,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生物科學研究員Allen
Van Deynze表示,重要的結論之一是:實際的田間操作經驗,是植物育種家不可或缺的條件。從學校出來的博士卻不一定具有工作的能力,因為他們可能缺乏植物育種家在全球產業應該具備的軟實力。
其他會議中展示出成員們新的以及正在進行的研究項目,曾經獲得NAPB/PBCC職涯獎得主,James Brewbaker
博士針對熱帶玉米及以夏威夷為研究地的熱帶豆類的育種工作,進行了一場演講。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處理多年生作物分子標記輔助選種的Tom
Gradziel博士。Leah
McHale博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針對大豆遺傳育種進行演講,說明公部門育種家如何引進私家培育作物,並且使用基因組序列。
會議的對於未來的重點及目標,著重於如何迎接未來的一年。根據Van Deynze的說法,NAPB的重要目標在於繼續提升植物育種訊息的交流。NAPB的其中一個目標是希望在取得USDA的消息上,看到華府對於植物育種及糧食安全的植物育種上有更多的投資。
今年的會議由陶氏益農公司在印第安納州舉辦主持,植物育種統籌委員會是一個與國家議題與機會相關,且作為美國國家植物育種公私部門交流的一個平台。國家植物育種者協會在開始的時候就成立了植物育種協調會,也在進行倡議工作,代表的是聯邦政府、州政府、業界及非政府組織等的育植物育種協調會種家。
資料來源:http://www.seedworld.com/images/stories/pdf/NAPBPressRelease2012.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