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光譜
光照對誘導、增殖文心蘭花擬原球體與植株再生的影響
本研究調查不同光譜光照對於試管誘導與增殖文心蘭擬原球體的影響,和之後植株的生長。在
1/2
MS培養基中填充1.0 mg l−1的BA並生長在全紅光、全藍光、全黃光或全綠光的LEDs下,能培養文心蘭‘Gower
Ramsey’增殖幼芽頂端5 mm。在日光燈管下運用控制培養生長。選擇日光燈誘導的擬原球體,切割成3至4mm的片段,培養在填充1.0 mg l−1的BA和0.5 mg l−1
的NAA之MS培養基中,置於全紅光、全藍光、全黃光、全綠光或日光燈下生長。此外,在填充0.5 mg l−1 NAA的1/2
MS培養基中,日光燈下分化的幼芽(15mm長並有兩片葉子)置於任一日光燈下(全紅光、10%藍光+90%紅光(1BR)、20%藍光+80%紅光(2BR)、30%藍光+70%紅光(3BR)、全藍光、80%紅光 + 10%藍光+10%遠紅光(RBFr)或80%紅光+ 10%藍光 + 10%綠光(RBG))下生長。總體而言,紅光光譜能增加誘導、增殖、擬原球體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和之後的幼苗長度,而藍光可促使分化、蛋白質累積和擬原球體的酵素活動,且能累積擬原球體的色素含量並使幼苗生長。結合紅光與藍光的LED能致使更高的能源效率,並增加這些幼苗的乾重與酵素活性。
資料來源: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4506q5547332250h/
在培養滾瓶系統中培養甜菊不定根
為生產初代與二代代謝物,在培養滾瓶系統中培養甜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不定根。在固態MS培養基中填充10.7 μM的奈乙酸(NAA)分化出1公分長的根尖外植體能誘導不定根。在4週後於相同培養基進行繼代培養,這些培養植株成功存活6個月。之後,將根切割成1至1.5公分長的片段,轉移到培養滾瓶系統中,其中包含新鮮的根組織與液態MS培養基再填充10.7 μM的奈乙酸。該滾瓶系統校正到4g、傾斜角度3°。根生長在無光的環境下以適應和形成不定根。調查出最佳的培養環境為培養量25 ml、培養期4週、營養培養基鹽濃度為33%和最理想的最初接種體為0.2 g的甜菊根。結論中得到為了生產初代及二代代謝物,如何改善發展甜菊不定根的重要資訊。
資料來源: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b4724497766736w4/
![](../mis/bumain1.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