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苗電子報  首頁

每 月 1025 日 發 行

贊助單位:農委會農糧署

發行單位:台大種子研究室


 專輯

發行人:郭華仁
執行編輯:謝舒琪

編譯:呂子輝
電子信箱

台灣大學農藝學系種子研究室

 

0143   2011-02-10  第四版     搜尋本網站     全國種苗商名錄

植物種苗電子報

                                                                                          

 

 

仙客來體胚微體殖進行切花生產的可能性研究

  若干單位用廣泛的基因型來研究仙客來體胚再生。本文首度使用30個切花的重要基因型,進行再生體系的探討。研究旨在分析體胚微體繁殖的效率,探討其基因型的重複性,以及估計生產幼株的成本。基因型明顯影響誘導癒合組織的頻率,範圍從8%80%,也影響癒合組織分化體胚的頻率,範圍從0%92%30個基因型內只有3個不能再生體胚,剩下27個基因型仍可再生植株。總計2783個再生植株移植至溫室後,2003(72%)可適應。一些基因型的花色與花型非常一致,而另一些則可發現體細胞變異。在研究設施內,估計微體繁殖每個能適應溫室的幼株之成本為23歐元。如果選擇高再生效率的基因型,植株生產成本可降至0.560.8歐元,甚至可能再低。

 

資料來源:http://www.journal-pop.org/2010_10_4_237-245.html

 

 

 

 

葡萄鮮少使有性繁殖,基因型大多雷同

  近8000年,釀酒葡萄鮮少使用有性繁殖。這種非自然的方式會削弱葡萄遺傳性的健康,並影響到數百萬愛好品酒的人。

 

  康乃爾大學遺傳學家Sean Myles發現葡萄很少使用有性繁殖。他研發基因晶片,用來試驗葡萄,找出一般的遺傳變異。之後,他在農業部的眾多收藏中,檢視約上千個葡萄品種的基因組。

 

  令他吃驚的是他發現75%的品種關係密切,不是父母本就是子代或近親。Dr. Myles表示先前人們都認為葡萄有幾個不同的種類。現在我們發現這些種類互相有關聯,本質上,根本就是一個同個大類。

 

  19世紀,葡萄根瘤蚜(phylloxera)在歐洲肆虐,導致歐洲很多葡萄都滅絕。法國葡萄酒產業從災難中重新振作,但只有將法國葡萄的接穗嫁接到強健的美國根砧,以抗葡萄根瘤蚜蟲。

 

  雖倖免於難,但葡萄農民不積極培育抗病葡萄。後果就是害蟲的宿主大舉進攻葡萄,農民用大量的殺蟲劑、殺真菌劑與其他強效的化學藥品來保護他們的葡萄。

 

  農民有三個選擇。一是加入抗蟲基因,但需冒著消費者反對基改作物之風險。二是使用有機栽培,不過這對於葡萄而言是較難。第三是培育更強健的品種。

 

  葡萄新品種的育成耗費許多時間與金錢。農民必須種植數千個幼苗,等三年後植株成熟,然後挑選具有想要性狀的少數後代。不過植物育種的新方法現在提供更有效的捷徑。

 

  新方法是仰賴基因晶片。Dr. Myles是研發者之一,用晶片挑出的幼株結合了若干想要的性狀。育種家可以從雜交的後代剔除90%的幼株,不需要等三年到葡萄成熟。

 

  新方法稱為標誌輔助育種或基因組選種,已用在玉米育種。加州大學的專業葡萄育種家M. Andrew Walker表示在葡萄屬約有60個物種中有大量的抗蟲與抗病基因,不過在釀酒及食用葡萄中很少看到。他認為有必要從葡萄屬其他物種導入許多基因到釀酒及食用栽培種V. vinifera

 

資料來源:http://www.nytimes.com/2011/01/25/science/25win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