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苗電子報  首頁

每 月 1025 日 發 行

贊助單位:農委會農糧署

發行單位:台大種子研究室


 專輯

Viewed in IE

發行人:郭華仁
執行編輯:吳欣俞
電子信箱

台灣大學農藝學系種子研究室

 

0186   2012-11-25  第 二版     搜尋本網站     全國種苗商名錄

植物種苗電子報

                                                                                          

 

 

 

種子界要人看產業的變遷


  世界上有幾個區域的種子市場在接下來幾年內將持續成長,會提供新的機會,這是種子產業必需要注意的。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中國及南非,顯然是經濟成長的地區,同時也帶動了種子產業,而且其成長還會繼續下去。此外在非洲,有許多國家的成長也不錯,如奈及利亞、利比亞、埃及與坦桑尼亞,但也有一些意軍突起的,如厄利垂亞Eritrea以及衣索比亞。在中亞必須關注的是幾個稱作「斯坦」國家,尤其是土庫曼斯坦、阿富汗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及吉爾吉斯坦。在南美國家,成長最好的則是阿根廷、智利、巴拉圭及烏拉圭。

  亞洲的蒙古、伊拉克及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成長都不錯。然而經濟成長並非等同種子產業的擴張。當然我們希望當一個國家的GDP開始成長後,會投資到農業,更尤其是種子業。但在建立一個對種子業友善的環境之前是需要花費一段時間的,因此國際種子聯盟(ISF)將會透過世界種子計畫,協助這些國家。ISF是這個計畫的創始者,該計畫在開發中國家中,尋找對開發有利的監管環境,有很好的斬獲。由於種子產業內各部門成長的突破,顯而易見的,生物科技將持續成長。預計至2015年將有10個國家加入基改作物的商業生產。同樣的,我們將會看到種子處理或種子強化技術持續的成長。這些重要的工具,是我們對抗許多全球性挑戰時,非常急迫需要的。

  我們也將看到新興的非生物抗性育種焦點,如乾旱、鹽害及澇害。現在這方面的育種已投注了許多努力。但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我們看到一些非常強大且有前瞻性的公私營部門合作關係,這在未來也只會持續增加。隨著生物多樣性的國際條約及公約的進行,再者,最近通過的「名古屋議定書」,取得植物種源及技術上的行政負擔,將是種子公司的另一項挑戰。

  過去把使用自花授粉作物與開放授粉等固定種作物,轉化成為雜交一代的交配種作物,這個趨勢將會持續下去。再者,隨著過去其他作物都採取這樣的轉換,交配種種子生產的專有話將跑到其生產最有效率的特殊地區。

  產業變遷比過往更加快速,科技突飛猛進而且世界正在縮小。在其他部門將會看到更多的整合。另一方面,較大的公司不願意處理太多不同的產品,因此她們放棄了一些盈利較少的作物,但卻引起了中小型育種公司有趣的成長可能性。

  種子產業的前十大公司掌握了整個種子市場的百分之30-40%(編註:應該是已高於七成)。在其他產業,如製藥、IT或作物保護,前十大公司佔全球市場高達80-90%,因此在這方面,種子部門仍十分分散。由於市場變遷及動蕩地相當快速,將來在種子部門存活下來的公司,必須是可以預見未來,適應且歡迎改變的。技術與全球化的迅速發展同時意味著,公司之間必須願意攜手合作,繼續保持增長。

  本文是ISF秘書長Marcel Bruins的意見。

 

資料來源:http://www.seedworld.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521:giant-views-seed-world-september-2012&catid=94&Itemid=286

 

 

 

 

品種博覽會:家傳、遺產、交配種及基改


  今年美國第二屆全國家傳博覽會(National Heirloom Exposition)主要的內容是純淨食物運動、家傳蔬菜與反基改行動。

  本次博覽會於9月10-12日在Santa Rosa舉行,歌頌著不完美與驚奇。許多人參與後才瞭解有時候瑕疵的果實味道才最為甜美。有長出贅瘤的南瓜、凸刺的小黃瓜與「食人族」的茄子(Cannibal tomato,茄子的一種,味苦,傳說吃人肉時做沾醬用)。會場展出藍色的Hopi與Seneca Blue Bear Dance玉米、五彩繽紛的 Inca玉米;而基改玉米是不會有人想擺在餐桌上的。

  事實上,不論在家傳博覽會或加州37號提案,基改作物都是頭號敵人。後者在加州11月的投票中要求食品廠商標示所有帶有基改成分的食品,是最熱門的議題。博覽會主辦人,Petaluma種原庫主任Paul Wallace說:「家傳品種從一開始就存在,任何人都可以拿種子去種,然後收穫食物。但基改作物就不行;基改公司把大自然當作其專利,剝奪我們生產自己的食物的權利。基改食物僅僅出現十幾年,我們仍不能確定它是否會導致健康問題。如果有人想要吃GMO食品,應該得到充分的資訊後才去選購。」

  家傳概念早在1950之前就已興起。當年交配種(雜交一代)開始廣泛使用於企業化農場。家傳品種是自行授粉,藉助鳥、蜂、風及其他自然的力量繁殖下一代。農民可以互換種子,或是每年留種;商業生產的農民常認為這些種子較貴、產量較少,或是較不易運送。因此總是由精品店或有機農場生產,並且在商店中賣價更高,但卻是後院園丁的最愛。

  植物育種家、農場主人或園丁可以拿兩個或更多個家傳品種來雜交,培育出自己認為最好的番茄。Baia Nicchia有機農場的Fred Hempel是育種家,他跟Seeds of Change公司以及舊金山區附近的廚師們攜手合作開發品種,如
Blush番茄;這品種出現到現在不會超過50年,但還算是家傳番茄,並不是交配種。Blush番茄有著家傳品種的所有性狀,自行授粉的後代與親本十分相似。

  
有些人把家傳品種也稱為「傳統heritage」品種,如Green Zebra。這是由Everett Washington的Tom Wagner經由交配四個不同的家傳番茄雜交所研發而出,於1983年推出,也算是家傳,但他稱之為「傳統」。最近Jim Meyers與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研究生進行國內野生番茄品種的雜交,培育出漂亮藍色的Indigo Rose番茄。這品種營養成分與一般番茄相似,但更含有花青素,等同於紅酒與藍莓的健康色素。

 


 

 

 

 

 

 

http://goo.gl/TwtrF (Indigo Rose番茄,Oregon State University)

 

  Indigo RoseBlushGreen Zebra 經由傳統植物育種技術育成,並非基因改造。其基因多樣性是經由交配野生品種與馴化植物而來。這是很重要的,尤其當氣候變遷是一大問題時,多樣性可以擴大其適應範圍。這要的工作可能需要耗費數年的工作時間,不確定性也很高。培育者在自然的週遭工作,無法精確地控制哪些基因能傳遞給下一代。所以常出現意外,野生的堂兄弟,培養好幾代才能研磨出完美的番茄。目前Indigo RoseBlushGreen Zebra 的種子已上市,可以讓家庭園丁種植。隨著時間推移,它們或許可以被列入家傳的寶殿。

  在超市中看到的許多番茄都是交配種,其身上的基因由兩個親代各由提供一半。交配種儘管可以留種及種植,但下一代可能不再如此美味。交配種的育成常注重外觀完美,保存期限也很長,但也往往喪失了美味。而其親代常是商業機密,因此農民必須持續回購種子。由於育種過程是為了美化外觀,是否美味已是不大重要了。事實上,Science Magazine最新的研究解釋培育帶有深綠色斑點的番茄,其糖分及風味都較差。

  雜交配種與基改品種也不同。基因改造是育種家把他們想要有的特定性狀的基因插入番茄,這個基因可能來自其他物種。基改的最初目的是讓作物不易得病,產量更高,看起來似乎是不錯的構思。

  然而許多國家已經開始反對在食品製造及農業中使用基因改造技術,因為他們認為對於環境及人類健康有著不可接受的風險。這些國家也認為基改作物對於農民不公平,也不永續。當基改番茄首度於1994年推出,四年後就消失了。在農業部門中基改作物種類不多,常見的是玉米及大豆,使用在加工食品及企業化畜牧場中飼養牲畜。

  隨著時間演變,孟山都公司幾乎就是基改作物的代名詞。基改作物成為他們的智慧財產權,它們通常不賣給一般家庭栽培,若農民留種種植則侵權違法。若來自附近農場基改品種交叉授粉到你的作物,孟山都可以以專利侵權的名義向你收取費用。孟山都起訴農民最著名的案件,是加拿大農民Percy Schmeiser 遭孟山都起訴的故事。(http://gmo.agron.ntu.edu.tw/cases/Schmeiser.htm)

  加州37號提案的投票在今年11月舉行,要票決基改食品是否必須標示;美國其他地區都會加以關注。有機農民認為要對抗企業巨人是相當困難的,但在家傳博覽會上則較為樂觀。(編註:投票結果以反對票數53%,贊成基改標示者47%而宣告失敗。
http://gmo.agron.ntu.edu.tw/GMOmain19.htm#12-11-10.2)
 

資料來源:http://blogs.kqed.org/bayareabites/2012/10/05/heirloom-heritage-hybrid-and-gm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