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苗電子報  首頁

每 月 1025 日 發 行

贊助單位:農委會農糧署

發行單位:台大種子研究室


 專輯

發行人:郭華仁
執行編輯:高碧霜
電子信箱

台灣大學農藝學系種子研究室

 

0158   2011-09-25  第 二版     搜尋本網站     全國種苗商名錄

植物種苗電子報

                                                                                          

 


 

「有機就位」玉米:預防基改污染

  

  有機及非基改玉米的育種者正在發展某類具有天然特性的品種,用以阻止基改玉米花粉入侵,來阻隔基改玉米的污染。


  防止基改花粉進入一般玉米雌蕊的天然受粉隔離已發現了!該特性稱為配子型不親和性(gametophytic incompatibility)或GA1S。這個特性並非新發現;知道且利用這個特性已經幾十年了,1950年代第一次使用在爆裂型玉米(popcorn)的育種上,而在1970年代又在白玉米的育種過程中佔有一席之地。
 

  玉米受粉的定義是花粉粒接觸花絲後伸出花粉管。若GA1S型玉米為雌親,則其花絲會殺死不帶GA1S特徵的花粉粒,防止交叉受粉。
 

  雖然此特性並不完美,但幾乎可以防止絕大多數的雜交。
玉米的配子型自交不親和性共有三類:GA1S、GA2S及TCB (Teosinte Crossing Barrier,大芻草型雜交障礙)。GA2S和TCB皆由Wisconsin大學的植物遺傳學家Jerry Kermicle所發現,且兩特徵都是發現自玉米祖先之一的大芻草中。

利用這個特性育出有機用及非基改玉米品種以防止外來花粉

  新品種將命名為「有機就位 Organic Ready」,這是為了對應孟山都的「農達就位 Roundup Ready」基改作物。
 

  GA1S及TCB特性具有專利,讓本計畫平添複雜。Wisconsin大學校友基金會擁有一個TCB的專利。Hogemeyer Hybrids 公司(位於Hooper, Nebraska)之玉米育種家Tom Hogemeyer在2005年時獲得GA1S的專利,並在「PuraMaize」方案中,授權給玉米種子公司利用。
 

  因為這樣的性狀已經使用了好幾十年了,公立玉米育種家反對這樣的專利。
 

  Major Goodman相信Hogemeyer這麼做,是為了防止孟山都申請專利。Major Goodman表示:「如果讓孟山都拿到GA1S的專利,會讓想使用GA1S的人面臨的問題更多。」
 

  本GA1S專利僅限於黃馬齒種玉米,並不涵蓋黃、藍、紅或開放受粉的品種上。
 

  Pioneer Hi-Bred最近購併了Hogemeyer公司,雖然如此,Tom Hogemeyer保留了GA1S專利權。
 

  SK國際食品公司供應有機及非基改穀物,該公司育出了具有GA1S特性的有機品種‘Red Crimson Corn’,已在過去三年種植了幾百英畝。
 

  「這個特性真是棒呆了」
 

  SK國際食品公司計畫將GA1S特性導入白色及藍色的玉米品種中。
 

  雖然將配子型自交不親和性導入玉米的育種過程中需要一點時間,但因為基改玉米是如此多,這個工具可用來減少基改玉米花粉雜交的機會。
 

 

資料來源:節錄自 http://www.non-gmoreport.com/

articles/july2011/organicreadycorntopreventGMOcontamination.php

 

 

 

 

我們想要種小麥!

 

  在世界各地旅行時,看到私人公司的育種計畫有增加穀物育種的趨勢,相當高興。
 

  歐洲及北美在作物育種上有最先進的設備。然而,很令人失望的是,在澳洲,小麥不是育種重點。在美國,由於玉米/大豆輪作系統很重要,因此私人公司以此為研究重點。在加拿大,油菜是目前最大的搖錢樹,研究經費流向於此。即使在歐洲,例如Limagrain等的育種公司,也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玉米的育種上。


  這樣的育種方向最簡單解釋是:因為生物技術的願景可期,而最先進的生物技術多集中在玉米及大豆上發展,但這樣的解釋有點過於簡單化。
 

  在歐洲,Limagrain絕大多數的工作是放在一般的品系上。
我認為在玉米和大豆的育種上,還有很多可輕易達成的目標在等著。


  在世界各地很多地區,玉米新品種的產量仍以3%驚人的速率成長。而相較之下,近年來在澳洲,小麥的產量增加幾乎是呈現停滯的狀態。
 

  其實小麥的育種並非不受重視,只是小麥是個複雜的作物,而且育種已進行多年,無論如何,聽到小麥又重新得到大育種公司的重視是件開心的事。
 

  顯然,希望能發展基改品種是重新受重視的背後關鍵原因,但大型私人育種公司也了解市場上需要非基改品種的需求。
 

  見到私人研究資金挹注到CIMMY及ICARDA等組織進行令人讚賞的工作,真是太讓人開心了!
 

  雖然這兩個組織作出一些好的材料,在第三世界中創造出極好的結果,但這兩個組織的資金都很稀少。CIMMYT的David Bonnett表示:「孟山都一個月的花費,超過我們在全世界一整年的小麥育種經費。」
 

  財務的狀況當然會全面性的影響育種成效。
 

  然而,澳洲的農民將被迫改變他們的栽培文化。
 

  整個北美洲的公司皆將重點放在雜交種上。很多公司表面上都會告訴你雜種優勢,但檯面下,他們認為其實農民每年都得再買一次種子,對他們來說也不是件壞事。


  關注於小麥的澳洲農民曾經很開心地留種自種,而現在,植物育種家權利和終端專利使用費等等的議題可能讓農民會不開心,但底線是如果沒有激勵公司加入的誘因,則不會有公司願意投入研發。
 

  全球的農業正在蓬勃發展,且很多大公司都在關注其發展。現在在澳洲,不論是私人公司或GRDC這類的組織都正在進行很多很好的計畫,然而,我們也需要確保我們的投資環境能夠持續吸引海外投資者。這就是引進更多的資金進入的方式,而且希望不多久出色的小麥品種就能夠出現。
 

 

資料來源:http://fw.farmonline.com.au/blogs/a-grain-of-truth/we-want-work-on-wheat/2285551.aspx?storypag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