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苗電子報  首頁

每 月 1025 日 發 行

贊助單位:農委會農糧署

發行單位:台大種子研究室


 專輯

發行人:郭華仁
執行編輯:謝舒琪
電子信箱

台灣大學農藝學系種子研究室

 

0154   2011-07-25  第 二版     搜尋本網站     全國種苗商名錄

植物種苗電子報

                                                                                          

 

 

肯亞種子市場

 

報告重點

 

  肯亞政府計畫與持續之下,園藝外銷產業成長,驗證種子的使用再增加。園藝產業的擴展可能提供未來進口蔬菜種子的契機。新制定的生物安全規範將促進進口商用基改種子。

 

一般資訊


  根據肯亞政府(GOK)的生產數據,2010年肯亞使用的驗證種子近475公噸,其中約90%是肯亞生產。肯亞生產的玉米種子為市場主流,不過進口的蔬菜種子在近五年間持續成長。蔬菜種子繁殖計畫的發展還不全,肯亞只能生產少部分的蔬菜種子。進口種植種子市場總額中以蔬菜種子的比例最高。其他商業種子販售作物包含花卉、牧草與玉米種子。

 

  肯亞種子公司(Kenya Seed CompanyKSC)為肯亞國營事業,生產超過80%肯亞的驗證玉米種子。KSC在即將來臨的種植季計畫提高國內產量到43千噸,主要的增加是玉米種子。


  肯亞目前已有85個登記有案的種子公司正在營運。

 

  GOK所執行計畫是配送免費種子與肥料給小農。GOK也透過國家種子政策推動地方種子生產。國家種子政策有四個要點:

1) 提供經費支持研究、擴展植物品種的研發與技術轉移

2) 促進公、私部門的合作研究

3) 檢討品種的評估、公開與登錄程序

4)實施清楚且透明的程序,讓農民取得植物品種


植物健康與種子規範

 

  肯亞首都奈洛比的FAS參與了六個管理種子部門的議會法案,這些法案主要由肯亞植物健康稽查處(Kenya Plant Health Inspectorate ServiceKEPHIS)、控制害蟲產品委員會(Pest Control Products Board)、肯亞國家生物安全局(National Biosafety Authority)負責監管。相關法案包含種子與植物品種法第326條、植物保護法第324條、有害雜草抑制法第325條、農業產品(出口)法第319條、控制害蟲產品法第346條,和2009年國家生物安全法第二章。

  
登記有案的種子商人才能將種子進口到肯亞。進口前必須填好種子規範表格(SR-14),也要申請植物進口許可,該許可由KEPHIS核發。

 

  肯亞植物品種與種子法(肯亞法第326) 的監管種子驗證,乃是根據國際種子檢查協會(ISTA)的規則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種子驗證計畫來進行。檢驗過程包含田間登錄、作物生長旺季的檢驗、種子調製、種子檢查室試驗、標示與販售、之後的管理與驗證後的調查。

 

  進口至肯亞的所有種子在抵達時,需要符合植物檢疫相關評估,包括檢查室品質試驗,也須遵循ISTA的規定。

 

  肯亞是OECDISTA的會員,能與其他會員國做貿易。然而,大多數肯亞的非洲貿易夥伴並非OECDISTA的會員。東非共同體(East African Community)、肯亞和烏干達簽署了OECD種子計畫,不過只有肯亞是ISTA的會員。當鄰國不符合國際種子驗證標準時,會讓跨境種子貿易更加困難。因此,儘管烏干達市場小,仍是肯亞種子最大的出口市場。

 

智慧財產權(植物品種保護/植物專利)


  由於肯亞簽署植物新品種保護國際聯盟(UPOV)1978年公約,因此GOK的試驗、登錄與植物新品種保護都符合UPOV規定與肯亞植物品種與種子法(326)。確保植物育種家權利經授權才進行生產或繁殖受保護品種,以及其銷售和販售活動。


  此外也可以向肯亞政府申請商標與品牌名稱登錄。可向肯亞產業財產協會(Kenya Industrial Property InstituteKIPI) 申請登錄產品。商標具有10年效期,可無限請求延長。


品種批准

 

  品種批准過程可能需耗費69個月,包含肯亞國內表現試驗(National Performance Trials)和可區別性、一致性、穩定性試驗(DUS試驗)。國內表現試驗的費用為每一季500元美金,DUS試驗則為每兩季600元美金。

 

基因改造生物/生物技術

 

  目前,GOK還未准許進口商用基改種子。新生物安全規範尚待正式公佈,預期公佈後將會考慮到進口基改商用種子品種的需求。

 

關稅

 

進口種子不需關稅。不過,進口商必須支付:

  • 進口聲明費用為到岸價格(C.I.F)2.25%

  • 處理與文件費用為到岸價格的0.65%

 

資料來源http://www.seedquest.com/news.php?type=news&id_article=18475&id_region=&id_category=&id_crop

 

 

 

 

 

確定稻米白堊質基因:米質可望提升

 

  國際稻米研究中心(IRRI)公佈了重要的發現-稻米產生白堊質(chalky) 的基因。白堊質是不良性狀,可降低稻穀品質最多達25%

 

  該發現將促進研發更高品質的無白堊稻米。無白堊稻米具有更高的碾米率,能帶給農民更多收益

 

  白堊質是一種白色、不透明的蛋白質,存在於稻米中;在碾米時,能增加米粒的破壞率。碾米量與品質的降低將會影響稻米的等級。

 

  IRRI稻穀品質與營養研究的主持人Dr. Melissa Fitzgerald解釋在稻穀中影響白堊的生成是基因和環境所致。

 

  農民既不了解稻米的基因,也不知道他們能對環境做什麼改善。不過農民總想維持稻米的品質,以便吸引消費者而獲得更多收益。

 

  Dr. Fitzgerald說,到現在稻米科學家還不知道稻米基因組中白堊基因的確切位置。15年來,Dr. Fitzgerald嘗試了解製造稻米白堊質的基因,來作為研發無白堊稻米品種的基礎。

 

  Dr. Fitzgerald表示目前只有少數商用稻米品種具有低含量的白堊質。這些發現將協助品種的改良。

 

  八個國家、不同生長環境中的田間試驗數據在2010年出爐。這些田間試驗結果顯示稻分為三大類:常具有高白堊質的稻米、白堊質含量因環境而異的稻米、以及白堊質含量極低的稻米

 

  近一步分析第三類稻米(白堊質含量極低者),科學家確認在該稻米中負責白堊質的基因組或對應基因之主要位置。這些位置的發現,IRRI科學家只差一步,就可確定稻米產生白堊質性狀的正確基因。

 

  Dr Zhao宣稱目前正在研究具有極低白堊質含量的稻米,以培育不同的育種品系,來研發無白堊的新稻米品種,以幫助農民在收穫時增加可食用稻米的數量、生產高品質稻米、增加收益並給予消費者更優質的稻米。

 

資料來源http://www.seedquest.com/news.php?type=news&id_article=19160&id_region=&id_category=&id_crop

 

 

 

 

 

100年度「提升植物種苗產業企業經營能力」系列專題講座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謹訂於100年8月10、17、24、31日4天,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行政大樓三樓會議室,舉辦「提升種苗產業企業經營能力」系列專題講座,歡迎本會所屬會員踴躍參加。(依據:植物品種及種苗法第20條、第61條)


  本系列專題講座包含四大議題分為四天上課:8月10日(三)植物智財權應用策略與布局、8月17日(三)種子苗行銷策略、8月24日(三)經營效能提升、8月31日(三)政府資源與農地法令實務。

 

  敬請於100年8月3日(三)前以傳真、E-mail或郵寄方式向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技術服務室報名。

 

議程及報名表:

http://www.toga.org.tw/images/upload/File/20110721pl.doc

 

電話:04-25825423、04-25825425

傳真:04-25825470

E-mail:meiyi @tss.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