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介紹:種子戰爭-植物種源及智財權的爭議與案件
(Keith Aoki, 2008)
|
「種子戰爭」為關於過去30年來、植物遺傳資源的智慧財產權在現今美國和國際上法律爭議的廣泛概述。此書在三方面探討這些爭議:(1)植物品種智財權保護的興起與遺傳資源的封鎖。(2)農化產業繼製造肥料、殺蟲劑和除草劑後,在工業化農業背景下,進而製造種子。(3)自90年代起出現了內國及多邊各有重疊的協定,諸如1994年貿易有關之智慧財產權協定(TRIPS)、1992年生物多樣性公約(CBD)、2004年的植物遺傳資源國際公約(ITPGR)。最後,此書推論21世紀中植物遺傳資源智財保護的可能方向。
|
植物智慧財產保護自1930年在美國即開始實行;歐洲植物品種保護意識提升於1960年代;美國最高法院在1980年接納有生命的生物體可有專利權,為美國以實用專利保護新植物品種而鋪路。
Law & Politics Book Review的書評:「種子戰爭」提供對此議題精采的梗概和提供一些建議,以克服植物遺傳資源、種子和植物品種擴展智慧財產權的不良影響。作者貫串智慧財產權和植物基因資源,但不建議恢復舊有「共同遺產」制度或主張修訂現有智財權制度。
出版資訊:
Seed Wars: Controversies
and Cases on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by
Keith Aoki), Carolina Academic Press, 2008
280 pp
ISBN: 978-1-59460-050-0
LCCN 2006936994
$40.00
資料來源:http://www.cap-press.com/books/1431
歐盟亟需對「純淨種子」實施基改門檻
歐洲種業於3月2日要求歐盟執委會針對「一般種子中意外發現基改生物」時,應有適當標示的門檻比例提出草案。種子業者宣稱,基改生物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此議題已延宕許久了。
種業人士主張,缺乏門檻限制使得各國各行其道,種子市場像一塊不完整的拼布,歐盟也缺乏單一的種子市場。
考量到過去十年的情形,執委會的內部專家、農民和歐盟農業及環境部長都認為有建立門檻的必要。然而,僅管已經開始針對此議題草擬法案,正式提案仍遲遲未出爐。原因就在於環境部門長官Stavros
Dimas個人全盤反對基改的立場。
歐洲種子協會指出,執委會遲遲無法提出正式草案已使得歐洲種業「喪失其法律確定性、單一市場和未來經濟發展」。該組織更進一步認為未建立種子參入基改生物的門檻標準是「不合邏輯」的,因為傳統食物和飼料產品在這方面都已有明確的規定。
法國育種、生產種子公司RAGT科學事物主管Olivier
Lucas表示,傳統種子中偶然混有基改生物在技術上是必然的結果,也無法避免。然而,大多數會員國仍遵守「零基改成分,絕對純淨種子」的原則。
Lucas指出,「依現今的局勢,我們公司完全處於法律的『模糊地帶』中。」他又補充,要發現傳統種子中是否含有具危險性的基改生物,其分析過程十分昂貴,對他們公司的生意造成更大的影響。
當問及種子產業可接受的門檻為何時,Lucas解釋目前無法避免的基改生物混雜比例為0.1%至0.9%之間,若欲將目前生產出的種子全部合法販售,則門檻必須定於0.9%附近。這與執委會2003年的初版草案門檻比例相差甚遠,環境NGO要求應定於0.1%。
雖然大多數會員國原則上堅持零基改種子,實際上,針對偶然混入的部份,各國有不同的標準。例如:法國採用的標準為0.1%、英國為0.5%,羅馬尼亞為0.9%。
歐洲農民團體Copa-Cogeca主席Thor
Koroed警告,「除非歐盟能明確闡明『純淨種子』的定義,否則我們將有場農村內戰。」
Koroed進一步指出,如果沒有設立門檻的話,種子公司育種與製造的有驗證種子將變得十分昂貴,促使農夫轉而自行生產種子,而這些種子的品質與內含物是沒有驗證的,其來源也無法追查。
去年12月時歐盟環境部長們決定應改進基改生物的長期環境風險評估,且應同意會員國設置無基改農區(EurActiv
09/12/08)。此外,部長們一致認為有必要為傳統種子中混入基改成分的情形定下門檻,並且要求執委會儘可能迅速地採用適當的標準。
目前,執委會正在為建立種子門檻一事做最後的研究。
資料來源:http://www.agbios.com/main.php?action=ShowNewsItem&id=104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