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唐菖蒲(Gladiolus
anatolicus)小球莖癒傷組織進行體胚發生
在試管內獲得小球莖片段以誘導唐菖蒲體胚發生。在黑暗下以不同濃度2,4-D的MS培養基誘導胚的癒傷組織。最佳的結果是在含有2,4-D濃度4.5
μM的MS培養基。培養後8周,將淺黃色且緊密的癒傷組織換到分別含有不同濃度BA(各為0.5、 2.2、
4.5、9.0和18.0μM)的MS培養基中,以進行胚的誘導與發育。生長於含BA最低濃度0.5μM的MS培養基中得到最多體胚數(23.6 ±
3.6)。於胚胎癒傷組織的培養基中(含BA濃度 0.5μM)加入12%蔗糖,體胚數明顯自23.6 ± 3.6增加到31.6 ±
3.8。體胚長成子葉階段時換到添加BA濃度0.5 μM與蔗糖濃度2%的MS培養基中,使體胚成熟並萌芽。最大萌芽率為50%。
資料來源:http://www.journal-pop.org/2009_9_4_176-180.html
試管孿生植體用來繁殖金黃色葡萄風信子(Muscari
macrocarpum)
黃色葡萄風信子是重要的觀賞植物,有著串形、金黃色、管形且漂亮的圓錐體、又似低垂的小鐘串並帶有芬芳的花卉。該品種發現於土耳其與希臘東南方(East
Crete和Amorgos isles)的愛琴海區域,海拔高度約10~800公尺。文獻指出,雖然成功微繁殖了一些葡萄風信子屬(Muscari)的植物,但針對Muscari
macrocarpum並沒有相關研究。本研究敘述試管中利用不定鱗莖與腋鱗莖再生於含不同濃度kinetin(1、2和4 mg
l-1)與NAA(0.5、1和 2 mg l-1)中,讓試管孿生植體再生小鱗莖。
在含有kinetin濃度2 mg l-1和NAA濃度0.5 mg l-1或kinetin濃度1 mg l-1和NAA濃度2 mg
l-1之MS培養基下得到最佳數據(每個外植體有6個腋鱗莖和5個不定鱗莖)。自母外植體上割下直莖約1公厘腋鱗莖,繼代培養在各自再生之培養基內,10周後,鱗莖直莖明顯增長。在含kinetin濃度4
mg l-1與NAA濃度2 mg l-1的MS培養基內鱗莖直徑的增長幅度最大。小鱗莖再生在不同濃度kinetin和NAA的MS培養基中皆成功生根,適應溫室環境,移植至田間生可長成花卉。已適應新環境之鱗莖根在6週後重新檢驗,結果顯示試管培育的根腐爛,被新、瘦長、且茂密的支根(最大長度12.34公分)所取代。所有已適應新環境植物皆存活,在田間茂盛生長。
資料來源:http://www.journal-pop.org/2009_9_4_169-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