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苗電子報  首頁

每 月 1025 日 發 行

贊助單位:農委會農糧署

發行單位:台大種子研究室


發行人:郭華仁
執行編輯:謝舒琪
電子信箱

台灣大學農藝學系種子研究室

 

0092     2008-12-25    第二版    

植物種苗電子報

                                                                                          

 

 

 

美國農部大豆新品種望眼日本市場

 

  美國農部農業研究署(ARS)發表小粒種大豆的新品種,擬進軍日本大豆市場。

 

  農研署大豆及氮固定研究小組的基因學家Thomas Carter和農藝學家Joseph Burton所育成的大豆N8101是現今美國市場上顆粒最小的大豆品種。N8101 種子黃色亮澤,種臍清楚。這些特徵在銷售N8101時特別吸引大眾。

 

   N8101將送到日本試作納豆,觀察市場反映。納豆為發酵大豆製成的傳統小菜,平常是吃納豆配白飯。納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但由於特濃的刺激氣味和黏稠的外觀,可能需要時間習慣。

 

  納豆生產的第一步就是大豆吸收水分的能力。雖然沒有一定標準,日本納豆製造商喜歡膨脹的較大的大豆,因為所得到的產品較軟,而N8101符合此需求。此外,N8101也有供應韓國黃豆芽市場的潛力。

 

  日本的農地較窄,因此大豆廠商找尋其他國家是否有符合他們需求的大豆。美國現今是全世界大豆最大的生產與供應國家。去年美國大豆生產大於7200公噸,出口超過3100公噸。大部份大豆作物可作為原料生產油,少部份的大豆作物供人類食用。

 

  品種上市時會將種子寄存於美國植物種原制度(NPGS ),以提供研究或育成新品種。

.

  期刊Plant Registrations中會刊登關於N8101的資料。

 

資料來源︰

http://www.seedquest.com/News/releases/2008/december/24573.htm

 

 

 

 

 

澳洲學者:綠化不見得一定用在地種子

  一般認為在地原生植物是綠化最好的選擇,理由是在地植物種子適應地方環境,因此可提供修復環境最好的成效。不過澳洲CSIRO植物科學家表示,綠化成功有賴於遺傳多樣性,但不一定需要仰賴在地種子。

 

  特別是植披流失很多且範圍很大的地方,在地種子來源通常少,由於隔離因此自交情形可能嚴重,導致植物生長較差。這會導致萌芽失敗或幼苗生長不良。

 

  該論點是根據一篇綜論「大規模復育之種子供應:演化潛能之最大化」,文刊於期刊Evolutionary Application。

 

  該論文由Broadhurst博士與紐西蘭蔬菜部門研究小組的成員所著,內容涵蓋地方種子的適當使用、多少量、需要採集哪些族群,還有過度採集如何衝擊稀有族群。

 

  Broadhurst博士表示目前所強調的利用在地種子來復育,經常導致恢復不良。

 

  種子的來源應該少蒐集來自地方環境的種源,多蒐集擁有高品質及遺傳多樣性的種子。

 

  這可確保整個澳大利亞復育後的族群擁有豐富的基因多樣性,以對付近十年來的環境改變。

 

  墾荒造成的土地及水質退化是全球關注的問題。有效復育的方法是減少損害以及改善環境。

 

資料來源︰

http://www.seedquest.com/News/releases/2008/december/245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