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苗電子報  首頁

每 月 1025 日 發 行

贊助單位:農委會農糧署

發行單位:台大種子研究室


發行人:郭華仁
執行編輯:盧友瑄
電子信箱

台灣大學農藝學系種子研究室

 

  0068      2007-12-25     第 四版    

植物種苗電子報

                                                           

 

 

 

 

低溫儲存對芋頭種子(Colocasia esculenta)萌芽的影響

本實驗採用野生型(WT)和巴布亞紐幾內亞取得的cv新鮮芋頭 (Colocasia esculenta) 種子,用風扇乾燥24小時候,種子溼度從50%下降到10-12%。將WT和Bangkok豆放在矽膠上,測量平均發芽率,經過八至九個月的乾燥儲存後(室溫,平均溫度27.2°C, 相對溼度15.6%),各自從起初的90%和51%降至0。將WT種子保存在矽膠裡,並各自放置在5°C (16% RH)和−20°C (16% RH),最初十二個月的發芽率在80-90%間,25個月之後,測得發芽率分別為88%和55%。

 

Bangkok種子儲存在5°C和−20°C環境下21個月仍能發芽,儲存在−20°C下24個月尚有47%發芽率。將WT種子放在矽膠上,溫度分別保持−20°C和室溫,在並置於開放的空間,過了7.5個月之後,水分含量減少到7.5%,平均發芽率為63%;持續觀察至22個月,種子溼度減為7.3%,發芽率達81%。

 

其中,約1-5%發芽的種子感染到Curvularia sp., Fusarium sp., Penicillium sp.,和 Rhizoctonia sp.等菌種,但發芽不受影響,表面消毒後可達零感染。

 

結果顯示芋頭種原可用種子來保存,在溫度5°C和−20°C、濕度降至10-12%環境下,或是常溫 (21.5-34.4°C,平均溫度 27.2°C)、溼度7.3%中,保存兩年以上。

 

 

資料來源:

Price, T.V.; Poka, K.; Bogarei, G.; Chan, A.; Okpul, T., October 2007 Effect of seed storage under ambient and cold temperatures on germination of taro seed (Colocasia esculenta). 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ume 35, Number 3, October 2007 , pp. 674-687(14)

 

http://www.ingentaconnect.com/content/ista/sst/2007/
00000035/00000003/art00014

 

 

 

新型電腦影像技術應用在種子品質測試和分類

本論文重新探討如何在種子形態學、生物學上,使用電腦影像分析來幫助檢測、分類種子品質。

 

一開始,回顧過去二十年來,分析影像技術如何發展,如何用來計算、紀錄種子型態,並藉著機械化記錄的種子大小、形狀和顏色等檢驗資料,可以判定發芽和生長力;發展自動影像分析與新型非侵入性種子分類,可以使用在辨識描繪新品種和雜草種子的形態上。

 

本論文也探討X-ray影像技術如何應用在鑑別重要經濟樹種與與作物不同型態種類的種子之間的關連性。近期有些文獻研究如何使用電腦斷層攝影方法解讀種子內部型態和功能。未來發展趨勢著重在如何在實驗室內,針對種子研究員和分析者引進電腦視覺系統,加上人類視覺判辨來進行種子的加工處理過程。

終極發展目標是建立廣大的資料庫,該資料庫中紀錄大量的種子種類生物型態特徵,這些資料可以用在純度分析、分類學、活度和活勢的預測上。

 

將數位影像應用在genomics和proteomics以及一些重要經濟作物上,讓它們的特徵能更加準確的被描繪出來,也因為如此,種子學全新的視野將被拓展開來。

 

 

資料來源:

Dell'Aquila, A., Towards new computer imaging techniques applied to seed quality testing and sorting,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ume 35, Number 3, October 2007 , pp. 519-538(20)

 

http://www.ingentaconnect.com/content/ista/sst/2007
/00000035/00000003/art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