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25 植物種苗電子報  0046  第 四版   植物種苗電子報

                                                                          

 

藥用亞洲樹種Phellodendron amurense var. wilsonii (芸香科) 的休眠及發芽

實驗研究改變溫度、冷層積處理以及吉貝素(gibberellic acid , GA3)對於台灣黃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var. wilsonii種子發芽的影響。種子在35/10°C中培養,或是在培養前進行4°C的冷層積處理,可以大大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從低於5%的發芽率提升至87%以上。完整的種子經過2000ppm GA3處理過後,發芽率僅有輕微的增加。然而,經由機器割痕,將部分種皮移除後再加上GA3處理後,種子發芽率及發芽速率都大幅提升。在液態氮中儲存一至七個月可以增加發芽率,原因是種皮破裂。胚芽自封閉的組織取出,僅有胚乳圍繞著胚芽,這樣所獲得的發芽率較完整的種子還要高,顯示種皮具有物理性阻檔的作用,阻礙胚根從完整的種子中穿透出。因此當物理性休眠的台灣黃檗種子經過三個月的冷層積處理並佐以使用GA3,可獲得較佳的發芽表現。

 

資料來源:

C.T. Chien, S.Y. Chen, S.H Chang, J.D.Chung, October 2006 Dormancy and Germination in Seeds of The Medicinal Asian Tree Species Phellodendron Amurense Var. Wilsonii (Rutaceae). 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ume 34, Number 3, pp. 561-571(11)

 

 

保存200年的古老種子成功萌芽

由 Royal Botanic Garden Kew底下 Millennium Seed Bank (MSB) 的種子生態學家Matt Daws為首,帶領科學家們,將保存203年以上的古老種子成功地發芽。由 Roelof van GelderKew植物園國家檔案發現一個紅色皮革的筆記本,裡面小心翼翼包裹者32個不同植物種類的種子。這筆記本的主人是一個荷蘭籍商人 Јan Teerlink,據信應是他在1830年自爪哇以及中國運送茶葉及絲綢時所收集的。

這32個植物種類中包含石楠(Erica)、雛菊、西瓜、豆科植物以及山龍眼。在2006年3月時,25個豆科植物Liparia villosa種子中有16個發芽。其後不久相思樹屬 (Acacia)以及山龍眼科 Leucospermums屬種子也成功萌芽。

Matt Daws表示:「這是個令人大為驚奇的成果,因為這些種子十分古老,並曾經處在許多不良的環境,像是船隻或是倫敦塔中。我們原本不寄望能獲得如此好的成果,但是後來事實證明,種子可以保存得比人們所想像的久,重點在於盡量讓種子處在乾冷的環境中;我們目前存放溫度是零下20℃」。對於kew的科學家而言,這個計畫的不只是具有歷史的意義。Matt說道:「在這樣不良的環境中,種子卻依然能存活,對於目前在Millennium Seed Bank中,處在理想存放條件下的種子而言,這更是個好消息。」

資料來源:

http://www.kew.org/msbp/200_year_old_seeds.html

 

無名氏 2006. 200 Years Young. The Garden (RHS), 131(11): 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