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25 植物種苗電子報  0044   第二版   植物種苗電子報

                                                                            

 

 

農友種苗公司董事長陳龍木 分享傳承及永續經營之理念

 

夜晚看似無人的台大校園顯得十分沉靜,但是農業综合館農經講堂今晚卻坐滿了聽眾,聚精會神地向講台望去。農友種苗公司董事長陳龍木先生正以輕鬆幽默卻不失條理的口吻,娓娓道出經營以來所面對的風風雨雨。

農友種苗公司,在農業界人士或是一般的台灣民眾心中,無疑是農企業的一大巨擘。自1968年在台灣成立以來,育成無數優秀植物品種,並不斷擴張事業版圖;回顧發展過往,1981年在新加坡成立分公司、1984年在泰國、1989年在廈門、1994年在越南、1999年在印度一一成立海外子公司,一路走來其實是克服了許多挑戰及難關才有今日的成就。陳龍木說道:「一個難關將公司陷入低潮,接著一個機會又把我們推向新的高峰,過往的經驗使我們學會要做好準備。」 

陳龍木說:「為了把優良品種介紹至東南亞,我們在印尼及馬來西亞設分公司,以新加坡為基地建立銷售推廣站,當時台灣無法直接運銷東南亞,因此將第一家分公司設在新加坡方便運作,其後合資人因負債而離開。接著當時台灣勞工減少導致成本提高,我們便在泰國成立分公司,剛好此時有貴人相助,一位泰國退休總理希望藉由合作在泰國設立分公司提升農業發展,因為他具有相當的影響力使得我們在當地十分順利。多虧當時有將勞力從台灣移至泰國,否則我們便會喪失競爭力。度過這個困境後卻又遇到另一個打擊,由於在當地推廣產品銷量好,商品便被當地負責人剽竊,另起爐灶與我們削價競爭。經過這件事後,我們有鑒於市場多變化,所以決定在其他地方發展,便轉向中國大陸。在大陸起初這個產業只是研發,而沒有實際運用在商業經濟上,因此在大陸,農友可說是人人稱讚的產品。沒想到當時無子西瓜委託 某教授生產,卻被他私自留種而遭竊取,又重重影響了我們的事業。其實公司在成長過程中,一直會面臨偷竊競爭的困境。」

陳龍木補充說道:「人才也容易流失而培訓時又吃不了苦。學農一定要去田間,結合理論實務表達出成果。我們可以觀察到在印度農學博士很多,但是他們還是面臨糧食短缺的問題,這是因為缺乏技術人員的關係。所以台灣應該引以為誡,希望學農的年輕人能多加思考。」

此外對於政府在農業幫助方面,陳龍木表示相對於國外充沛的資金投入,維持技術尖端,我國政府所提供的支援較為缺乏,使我國在產業優勢方面無法位居前端。希望政府未來聽取業界建言時,能有實際的作為。而在農業技術發展方面,陳龍木認為基礎研究以及傳統研發還是必要的,需要收集足夠材料,維持核心價值。而新的技術也需要做為搭配, 以‘黛安娜’西瓜傳統育種為例,金黃色果皮的特性花了12年才創造出來,但是目前利用DNA標誌輔助找尋,可以加速育種,不用在田間種植等到生長完成後才能找出好的特性。許多新的科技層出不窮,這方面也有專利的問題要注意。

最後陳龍木勉勵青年學子應該找出自己重視的核心價值,了解自己對世界能有何貢獻,比起單純追求物質享受更為重要。

 

更多演講照片詳見台大農業經濟系網頁:http://www.agec.ntu.edu.tw/news/951201/951201pm/951201.htm

 

農友種苗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knownyou.com/index.j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