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25 植物種苗電子報  0028  第 四版   植物種苗電子報

                                                                          

 

 

 

 

大學植物育種的訓練已不敷需求

 

研究發現公家的育種計畫以及受訓育種人員數量下降,2005年三月密西根大學已將此現象作為研討會討論的議題之一。雖然在美國至少有47個州立大學提供植物育種的學士教育課程,但其中一半的畢業生所來自七個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Nebraska, Cornell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owa State University and Texas A&M)主要皆分布在美國中西部,而且只有三所學校提供有關園藝的育種課程,使得1983年至1989年間公家園藝育種人員顯著減少達20%。1990年代的研究指出65到75%的育種人員分布在私人單位,研發工作主要約百分之八十為新栽培種的研發。相較之下,美國農部或其他公家單位約59-88百分比的研究人員,則埋首於種原改良以及植物育種研究的工作中。私人單位的育種對象以高價值的園藝作物以及大面積栽培的作物為主,公家單位進行研發的對象則為低商業價值作物,如小麥或其他少量作物等。但是基於種子市場的相對大小,仍有70%的育種對象為田間作物。整體而言,對育種人員的需求上升,提供薪資也相當吸引人,學士程度為美金39,000-48,000元,而博士程度為美金115,000-135,000。

私人部門在這方面投注較多的資源,因此公家機關在育種研發以及教育的經費反而逐漸下降。經費不足使得計畫進行困難,導致許多大學以生物學家或分子生物學家取代育種家的工作,訓練育種家的機會也因而下降。

此外,公私部門對育種人員培訓成果有不同的期待,通常在公部門著重教育研究,資金多援助基礎研究工作為主。而私部門的育種人員除育成新栽培種外,則需要面對相關商業計劃以及智財權等問題。漸漸地,公部門的訓練將無法配合私部門的需求。

改變教育制度

雖然研究顯示出一些負面的情況,但是就另一方面而言,對於育種人員的需求增加,且報酬提升則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此外相關的工作機會也在增加當中,包括病理學家、昆蟲學家、分子生物學家、食品化學、產品銷售和法務專家等。對於植物育種的相關活動也擴展至分子遺傳的研究、市場銷售策略的研擬、智財權以及全球化的推動。因此教育訓練應隨趨勢需求而做出改變。

最好的教育訓練應結合公私部門的專家,目前有些機構正藉由合作以及提供特別需求的課程,重整教育結構。提供實習將吸引學生並讓他們體驗現實可能面臨的情況,此外也可以讓畢業生有足夠的準備進入職場。雖然基本的訓練十分重要,但對於一些新的知識技能,如分子技術、智財權保護、資料管理、經濟學以及全球化行銷也需併入課程中。大學應有義務提供多元化的課程,以滿足育種訓練所需。以阿根廷為例,大學間已建立合作計畫,為學生提供完整的教育課程。

跨部門的合作帶來許多訓練機會,但是智財權的保護也在這種關係中形成障礙。藉由公私部門研究合作以及材料轉移,勢必將面臨智財權方面的問題,因此未來育種家需熟悉這方面的議題。目前有許多公私部門的研究合作經驗,以美國農部農業合作計畫為例,即要求公私部門,對特定植物進行基因、分子生物研究中所交流的材料及資訊,需要有明確的目標規範。這樣的經驗,可供學習育種研究的學生進一步探討。

最後,對於知識及技術的更新,目前許多機構針對特殊的技術或方法,提供短期訓練課程。目前UC Davis植物育種學院有提供全面的訓練(http://sbc.ucdavis.edu),針對在私人部門從事育種的人員設有二年的課程訓練,加強其缺乏的背景知識,使其成為可獨立工作的育種人員。

雖然在公部門育種計畫數量下降以及私人部門對育種專家需求增加,在短期內並不會有所改變。但透過公私部門合作,提供多樣的教育訓練將可以對抗現在育種環境所面對的挑戰。

 

資料來源:

http://myurl.com.tw/hd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