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25 植物種苗電子報  0020  第二版   植物種苗電子報

                                                                             

 

 

 

 

泰國種子概況(一)

 

在作物生產的過程中所投入的種苗一向是最重要。尤其是在泰國,洪水以及長期的乾旱導致作物大量損失,因此需要種子以重新播種。足夠的種苗供應對國家糧食生產安全是很重要的。泰國近代的種苗企業開始於1970年,相較於歐洲、北美洲以及其他已開發國家顯得非常遲緩。

作物改良

在政府重視種子繁殖之前,作物改良早已經被視為一大發展重點。在1907年第一個稻米品種開始進行試驗,九年後成立第一個稻米研究中心。而在1933年,泰國平橋米獲得在加拿大舉辦的世界稻米大賽第一名。品種改良的工作以農業部為主,目前已經有30個改良的稻米品種,48個農藝作物新品種以及11個園藝新品種。

州立大學、許多國際間組織以及以發展之國家協助泰國建立作物改良,無論是直接經由植物育種計畫或是間接經由培訓專業人才。私人種苗公司加入作物品種改良約有25年的歷史,目前有一些公司在這領域表現十分活躍。

種子發展計畫

雖然產生有新的作物品種,但是由於缺發種子繁殖計畫配套施行,許多農民並無法獲得新品種的種子。有鑒於此,在1972年第一個種子繁殖計畫便在農業推廣部的領導下執行,而第一個採種中心設立在Phisanuloke省。該計畫非常成功,後續又執行國家型種子發展計畫,並且新增了三個採種中心。由於之前成功的經驗,使得後續許多計畫獲得來自美國、日本、丹麥以及EEC的資金投入,以及泰國政府定期的金額補助。目前共有23個採種中心遍佈全國。

私人種子企業

在第一個公家採種中心成立之前,已經有私人企業開始經營種子事業,像是在1921年開始經營的佳泰公司。早期種子進口受到限制,大多從中國進口蔬菜種子,再透過零售管道販賣給農民。自從成立第一國家種子生產中心以及在1975年Suwan 1玉米新品種問世後,私人企業也開始積極的投入種苗事業。例如Charoen Pokphand (C.P.) 成立新的公司專門進口玉米以及高粱種子。Cargill、Pacific、Pioneer以及Ciba-geigy等國際公司早期在泰國玉米種子市場佔有優勢。如今在泰國有超過20家種子公司,其中6-7家公司在研究以及研發計劃上表現優異。政府一向鼓勵私人企業加入種子生產,事實上在第一個國家型種子發展計畫的報告中指出,政府不應跟私人企業競爭,反而應該鼓勵其加入。政府經由投資部門提供外國以及國內企業加入種子生產的好處,像是免稅期 (tax holiday)、利得匯回母國 (Repatriation of profits)等。

泰國種子協會

1982年,公私部門合作成立非正式的種子會社,負責協調種子產業的發展。在1990年種子會社轉型為合法的協會,並重新命名為泰國種子協會。會員有私人的企業及組織,或是公家的部門,包括教育機構等。行政部門定期召開會議以探討當前種子議題。該協會已經對政府所訂定有關種子的法規做出許多建議,並且舉辦區域性、全國性、國際性的訓練課程、研討會等。目前泰國種子協會的資金是自行籌備。近來,則越來越多貿易以及商業協會成立在泰國種子協會的名目之下。

 

資料來源:

http://www.seedtest.org/upload/cms/user/130_p25.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