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種苗學會會刊6:(4)目錄
中華種苗學會會刊目錄,2004,
6:(4)
綜綸
王仕賢、謝明憲
亞熱帶甘藍育種方法與純度之探討
························· 1~6
研究報告
楊佐琦、莊佳茹、蕭芳蘭、孫永偉、陳駿季、蕭吉雄
蕙蘭嵌紋病毒(CymMV)與齒舌蘭輪斑病毒(ORSV)快速檢定技術·································7~30
李美娟、陳盛義、蕭吉雄
核質互作雄不稔性狀於番椒雜交種子採種之研究···················································································31~42
施佳宏、郭華仁
番木瓜果實成熟度與種子發芽能力·······················43~53
宋妤、黃智賢
提高二氧化碳濃度影響‘福芳’與‘銘星’甜椒嫁接植株生長···················································································55~68
楊宏瑛、曾夢蛟、張武男
利用逢機增幅多型性核酸技術分析青椒品種(系)耐熱與親緣關係···········································································69~85
CGIAR委員會提出種原庫出現轉殖基因的準則
國際農業研究諮詢團
(Consultative Group On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CGIAR)
的基因資源政策委員會
(Genetic Resources Policy Committee,
GRPC)
針對國際作物種原庫所保存種原是否會帶有轉殖基因的議題,提出了一份指導準則的草案,並分送給農民組織等民間機構,以徵詢意見。
這次的會議除了討論基改作物所帶來的問題之外,也探討了國際農糧植物遺傳資源條約以及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其他重要議題,包括種源交換以及惠益共享。
準則草案的主要內容為:
1.
種原庫的目的在於防止種原基因的改變,不論是一般的來源,或者由轉基因而來。
2.
基因滲入最好的一般防範方法,也可以運用在防止轉基因的滲入。
3.
種原管理需要的最好的操作程序。該程序依作物而異。
4.
如果沒有測試每一顆種子或是每一株植物,以目前現有的技術方法,並不能保證能夠檢驗出是否含有轉殖基因。最好的操作程序雖無法保證完全排除外來基因,但不受滲入的機率仍可相當高。
5.
種原庫應該致力於測知其種子出現轉殖基因的風險有多高。
6.
種原庫應該針對不同作物建立各自的管理準則,並加以分類。這些準則要包括各個作物的風險分析程序。
7.
種原庫進行新的採集時,應考慮(1.)種原採集地或來源地是否有同種作物的轉基因作物的種植,不論是試驗或商業生產。(2.)該轉基因作物的距離。(3.)
種原提供者能否提供該批問題種原的詳細處理過程。
8.
對已有的種原材料,以下不用進行測試:(1.)目前作物沒有轉基因品系;(2.)該批種原獲得之時,該作物尚無轉基因品系;(3.)
該批種原是存在有轉基因品系,但距離太遠無混雜之虞,或已進行適當的管理方法來避免混雜。
不用試驗者,或已經試驗發現吳轉基因者,應妥加管理以避免混雜。
9.
發現有混雜轉基因者,應極力避免再混到其他批種原。
10.
種原庫應該要建立一個全球GM作物研究的資料庫,以便於進行風險評估分析。而
該資料庫應該要刊登在開放的網站上,以供各界查詢。
11.
種原庫要負擔該程序的所有花費,必要時也包括種源的測試。
12.
若有需要,種原庫應提供整個程序及測試的資料。
13.
種原庫要將所有測試的資料分類,並且盡快對外公開,所有的程序及證明資料也都應該在同一時間公開。
14.
若發現轉基因的存在,種原庫要馬上通知種原採集單位,以及種原庫所在的主管單位。
資料來源:http://www.seedquest.com/News/releases/2005/april/11989.htm
對於不用外來基因的基因工程歐洲表示歡迎
歐洲各國一直以來都對GM作物非常的反對,但在最近對於不用到外來DNA的新基因工程技術,卻持以正面的回應。
這個新技術叫做「精準育種」,能夠以不引進外來品種的DNA為前提下做基因的改造,不僅僅是歐洲方面表達極高的興趣,亞洲、南美洲及非洲的開發中國家也很能夠接受。此技術由Crop & Food Research開發,該公司擁有此技術的的智慧財產權。儘管Crop
& Food給了這個技術如此令人有想像空間的名字,但這到底還是GM產品,國際之間的貿易管理還需要訂立更多的協定。
以前的基改不僅僅是轉入外來植物基因,甚至有可能是動物或是細菌的DNA,而這個新技術克服了GM作物可能會帶來道德方面的問題,也減低了一般大眾的恐懼感與不自在。
這個研究的領導人表示,下一個重要的目標是要分離出高價值馬鈴薯裡的基因,來改善現有的馬鈴薯栽培種,希望能夠提高馬鈴薯的營養價值、外觀以及抗病能力。並且目前預估這個技術可以廣泛的被運用在所有作物上,特別是以營養繁殖的植物,另如馬鈴薯及部分果樹等等。
Crop & Food預計在一年或兩年內,以精準育種技術製造的新馬鈴薯品種便可以進行田間試驗了。
「精準育種」的內涵詳見:Precision
breeding: a new genetic technique providing international
opportunities for crop improvement
資料來源:http://www.seedquest.com/News/releases/2005/april/11978.htm
|